去年为了和合本翻译100周年,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讨论新约希腊文的各种条件语句,其中引用了一句经文,是第三类条件句和第一类条件句的组合:

23 你的眼睛若昏花,全身就黑暗。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,那黑暗是何等大呢!

23 but if your eye is bad, your whole body will be full of darkness. If then the light in you is darkness, how great is the darkness!

23 ἐὰν δὲ ὁ ὀφθαλμός σου πονηρὸς ᾖ, ὅλον τὸ σῶμά σου σκοτεινὸν ἔσται. εἰ οὖν τὸ φῶς τὸ ἐν σοὶ σκότος ἐστίν, τὸ σκότος πόσον.

和合本的翻译,两种条件句都用“若”引导,加上汉语动词缺少变化,也没有使用“then”这样的连词,所以不大容易看得出来在希腊文中两个句子所用的条件并不一样。

英文中随手举一例:

If the baptism of infants were null and void, yet the want of true baptism would be no damning matter to those that are otherwise persuaded.

这是在讨论婴儿洗的问题。这个句法很有趣,前半截是虚拟语气,后半截是第一类条件句,在翻译的时候若要表达清楚,颇有难度。

有点累,不想展开讨论了。最后定下来的译文是:

假使婴儿洗毫无作用,有信心的人也不会因为缺乏真正的洗礼而被罚入地狱。

整个上下文是这样的:

如果能按照洗礼的性质和制度来使用这一圣礼,将会极大地促进信心的生活,因为洗礼就像从前的割礼一样,乃是因信称义的记号(罗 4:11)。但我们也需要谨慎,不要像属肉体的犹太人寻求靠着摩西律法称义一样,将洗礼变成了相反的因行为称义的记号;有许多基督徒“将新约变成了行为之约,要求人真诚地顺服所有基督的律法,作为我们称义的条件”,而且以为藉着洗礼进入的乃是这翻新的旧约。我认为,遭到曲解与误用的洗礼就如使徒口中的割礼,“你若是行律法的,割礼固然于你有益;若是犯律法的,你的割礼就算不得割礼”(罗 2:25)。尽管你们受了洗礼,若仍然活在对这圣洁礼仪的曲解之中,“基督就于你们无益了;你们是与基督隔绝,从恩典中坠落了”(加 5:2, 4)。你们也要谨慎,不要把洗礼当作偶像,像教皇派所做的那样,把它放在了基督的位置上。就像许多无知的人一样,他们认为恩典是由施洗的行为赐予人的,所以他们不信基督,而是依靠自己的洗礼,就像法利赛人信靠的割礼和其他外在特权一样(腓 3:4, 5)。要知道,并不是每一个受过洗礼的人都蒙神的喜悦(林前 10:2, 5),并且时候将到,神要刑罚一切受过割礼、心却未受割礼的,也要刑罚一切受过洗礼,心却未受洗礼的(耶 9:25)。你们也要小心,不要像有的人一样,把洗礼提高到与救恩同等的地位。他们以为,除了那些能分辨信仰的成人所受的洗礼之外,其他所有的洗礼都没有用处,而那些拒绝在成年后重洗之人,哪怕在基督里有全备的信心,也与真教会无干,远离了基督和祂的救恩。假使婴儿洗毫无作用,有信心的人也不会因为缺乏真正的洗礼而被罚入地狱。割礼在摩西的时代,就像现在的洗礼一样必要,然而以色列人在旷野的四十年里却没有人行割礼,也无人担心缺少割礼就不能得救(书 5:6, 7)。

        ——《成圣的福音奥秘》,13.2.4.